1月“科学”流言榜

2014-08-11 00: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4年开始“每月科学流言榜”由“首都科学传播工作室”编辑制作,通过整合权威信息的方式对社会影响较广的各种流言给予科学解释。由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作为支撑单位。

1.流言:雾霾不散是因为“核雾染”

真相:雾霾难散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条件。流言中“煤炭中杂质携带了10%的铀矿石”是个笑话。天然铀到处都存在,空气、土壤、水及建材里都有。我国铀煤的铀含量基本上都在2%以下。铀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会变成粉尘;电厂对排放物都会进行除尘、脱硫脱硝,如果有也应该是留在燃烧残渣里,进入空气中是很微量的。

2.流言:疫苗有不为人知的长期副作用

真相:现在常用的疫苗都经过临床证实,使用都很安全。一些人在注射疫苗后出现的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症状要远远轻于其用来预防的疾病出现的病症。例如,脊灰能导致瘫痪,麻疹能导致脑炎和眼盲,一些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甚至能导致死亡。疫苗不但极少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它所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于其风险。没有疫苗,会出现更多、更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3.流言:二手烟比雾霾更可怕

真相: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证实,在室内吸一根烟即可使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远超出美国环保总署标准中的危险水平,室内公共场所的PM2.5浓度与吸烟量呈正比,因为室内空间通风性能不好。来自烟草烟雾的PM2.5微小粒子能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因此,长期在家中或工作时遭遇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5%~30%,所以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流言:戴N95口罩超半小时会造成永久损伤

真相: “N95”口罩其实并不是某一种特定型号的口罩,“N95”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下属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制定的一种标准。相比于不戴口罩的情况,任何口罩都会感到呼吸阻力有所增加。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佩戴N95这类口罩可能会造成呼吸系统的永久性损伤。

5.流言:身体可以局部减肥

真相:从来没有哪种方法能减少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如腹部、腿部)的脂肪,脂肪是一个整体,要减就是从头到脚一起减。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方法能让某个特定部位的脂肪看上去少一点,那就是增加该部位的肌肉含量,改变该部位脂肪/肌肉的比率,这样在视觉效果上能到达“局部减脂”的目的。单纯锻炼腹部只会增长腹部肌肉,但是不会减少腹部脂肪。

6.流言:葡萄籽精华素能防癌

真相:在一些体外细胞实验中,葡萄籽提取物或者其中的低聚原花青素复合物对某些种类的癌细胞展示了更好的抑制作用,但“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跟“吃了能抗癌”之间,还有着遥远的距离:一方面,它只是对某些特定的癌细胞有效;另一方面,体外细胞实验跟体内的情况完全不同,体外细胞实验只能作为一种筛选工具,“有效”只是说明它没有被淘汰,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7.流言: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致癌”知名化妆品名单

真相:这是一条陈年流言,总会不定时进入公众视线,并打着国家质检总局的旗号。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中回复网友留言说,“我局从未公布过所谓的禁用化妆品名单。国家质检总局只是定期将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的信息在网站上公布。所公布批次产品的问题均是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并已依法处理,这些不合格进口批次的食品、化妆品并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8.流言:猪五花肉、矿泉水能抗雾霾

真相:雾霾里的有害颗粒向来主要是进入人的气管和肺,而五花肉或其他任何食物走的是另一条路径——食管和胃肠。雾霾和食物接触的唯一可能是在喉部相遇的一瞬,那么短暂的时间,又怎么可能互相溶解。此后的阶段,虽然还可以在血液中混合,但面目全非,各自经过消化分解、转化代谢,绝无互相作用的可能。因此,食物防雾霾是根本不成立的说法。

9. 流言:抗菌口罩是否真有效果?

真相:经过细菌培养实验,自称抗菌效果好的口罩内侧细菌比外侧多十几倍。人体本身就携带各种细菌,在呼吸之间细菌就会与外界进行交换。所以相比口罩外侧,口罩的内侧环境相对封闭,也更容易产生细菌,抗菌口罩也没有起到作用。口罩的功效主要看其对尘埃的过滤效率,而非看其是否抗菌。宣传口罩的抗菌功效是不准确的。

责任编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