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理论”屹立不倒究竟为何?

2018-11-20 13: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最近,美国一桩有关“酸碱体质”说法的诉讼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屡次被诉的“酸碱体质”说法的鼓吹者罗伯特·杨,这次被法院裁定赔偿给一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的巨款,因为他实施的“碱性疗法”不仅没治愈患者,反而让患者癌症扩散,错过治疗机会。尽管近十余年,医学、科学、科普界人士一直在澄清“酸碱体质”说法的伪科学实质,但市面上仍存在众多宣传改变“酸碱体质”的保健、饮食产品等,而与此关系微妙的“弱碱性水”产品,也被指只是炒作概念。

“酸碱体质”创始人及其理论在美国栽了大跟头,但是细心的人们都可以发现,在国内的保健品市场,特别是在某些电商平台上,“碱性”药物仍然披着“科学”的外衣大肆宣传售卖,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套漏洞百出的理论盛行了十余年,而且即便在理论创始人遭受封杀后依然有不少人对“酸碱理论”深信不疑,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伪科学的偏听偏信,暴露的正是国人的科学的认知不足。“酸碱平衡”的确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在强酸或强碱的环境下,几乎全部的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我们的人体细胞也需要在相对中和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但是这绝对和“酸碱体质”有着本质的区别,依靠食用碱性食品药品调解体内酸碱度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它甚至会破坏人体本身的酸碱调节功能。

更加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缺乏群众信赖的权威声音。“酸性体质生女儿,碱性体质生儿子”恐怕是“酸碱理论”伪科学最典型的中国特色变种,尽管有人心存质疑,但是在“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裹挟下,无数人还是愿意尝试一下,商家们也抓住这一心理大肆宣传,鼓吹生于酸碱产品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尽管有个别医生一直在澄清“酸碱体质”谣言,但是来自权威机构的声音始终没有,群众信赖的“官方声明”更是闻所未闻。

国内的“酸碱体质”产品市场有待整顿,对“伪科学”的监管体系更是亟待完善。一套披着“科学”外衣的健康理论到头来竟然是一场产业巨大的“骗局”,暴露出的不仅仅是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恐惧和对健康问题的担忧,更加严重的是我们缺乏对伪科学的甄别机制。

接下来,有关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市场,把打着“酸碱体质”旗号的产品淘汰出局,其次就是要建立起针对各类健康养生科学的“防伪”体系,及时澄清谣言,让群众有可以信赖的“官方声音”,避免类似的“长期骗局”。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吴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