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一旦数额较大须按4.5%补税,并有滞纳金与罚款,还要追查近4年的数据。月底以后公司个人微信和支付宝不再收款。”
将追查个人收款码近4年数据,还要补税?对此消息,微信和支付宝均回应此为谣言!
其中,微信补充道,根据财付通公司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对新规的理解,3月1号之后,个人收款二维码仍可继续使用,其中部分具备明显经营行为的用户需按照规定升级为经营收款码,明显经营行为的标准监管部门将会在近期公布,且平台会在用户升级前保留一段时间作为过渡期。如符合升级标准,微信收款助手将下发消息通知,未收到通知的用户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谣言?
去年10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很多人便认为“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但随即被央行有关人士辟谣为误读。
据悉,这并不是说微信和支付宝的收款码不能再使用。收款码分为个人和经营性收款码,《通知》是要求商户提供微信、支付宝经营性二维码,以后不能用个人二维码收经营性收款。
不可否认的是,个人收款条码的广泛运用,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支付需求,提高了小微经济、地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业内人士表示,主要由于近几年频发“跑分”“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同时,个人账户并不计入商户经营资金,税务方面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实际上,由个人收款码变更为商户收款码,背后更多的是基于对反洗钱的监管考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齐鲁晚报 北京商报 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