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常防护,“消毒杀菌”必然是不能绕过的话题,在各类消毒剂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觑。不少人认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这是真的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千龙网发
其实,消毒用酒精的浓度应该在70%~75%之间,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酒精向病原体内部渗透,达不到消毒作用。
医用酒精主要由乙醇组成,是一种乙醇外用消毒剂。高浓度乙醇有易挥发、易燃的特性。
酒精能吸收细菌蛋白质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提醒大家的是,纯酒精和水都无法让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唯有在酒精与水共同作用下,才可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所以,仅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才能起到良好的消毒灭菌作用。
酒精低浓度时为抑菌剂,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但不能破坏细菌芽孢。当酒精的稀释浓度低于50%,它的杀菌活性迅速下降。
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作用。用25%~50%的酒精擦洗患者皮肤时,不仅可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
40%~50%的酒精用于预防褥疮,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时,可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以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
70%~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
然而,当浓度达到90%时,酒精的消毒效力反倒会降低。这是因为,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病原微生物外表面的蛋白质较快凝固,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阻碍酒精进一步进入微生物内部,无法有效发挥酒精的消毒能力。
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上观新闻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