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在晚上的时候和朋友一块儿进行聚餐,免不了要喝酒,很多人在喝酒之后都会非常难受,想要寻找一些解酒的饮料。近日,有网传消息称“喝可乐能解酒”,认为人们在醉酒之后血液中的水分减少,人们会感到口渴,而可乐中含有水分,可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达到解酒的效果。
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事实上喝可乐不能解酒,而且可乐配酒比单独喝酒更伤身体,因为碳酸饮料会加快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碳酸饮料里的气体——二氧化碳,不仅会撑大胃的容积,还会加快酒精从胃进入小肠的速度,而小肠比胃对酒精的吸收能力要强得多,有可能会引起肠胃的压力,诱发急性肠胃炎。本身有肠胃疾病的人会让肠胃问题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胃出血。
到底怎样才能解酒呢?
实际上,没有任何食物或药物可以真正解酒,只是在酒精没被吸收之前采取一些措施,能对酒后不适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只是这些食物需在喝酒前摄入,酒后再“补课”,恐怕来不及。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时酒精吸收速度快,人容易喝醉,所以不可空腹饮酒。大口喝酒也不可取,喝得快会让乙醇浓度升高得快,很快就会进入醉酒状态。
喝酒前后多喝水,可以稀释胃中的酒精浓度,加速新陈代谢,缓解酒后口渴等不适;喝酒前多吃一些含蛋白质、油脂的食物,可以延缓酒精在胃中排空的速度,还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来减缓酒精在胃中的吸收,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伤害;牛奶或酸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在喝酒前饮用;相比蛋白质和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更能延缓酒精的吸收,所以喝酒前建议吃些馒头、米饭、面包、面条等;糖类也能加速肝脏对酒精的代谢,喝酒前也可适量喝些糖水、蜂蜜水,或吃点水果。
不过,食物、药物最多只是起到缓解、辅助的作用,真正能解酒的只有肝脏。
酒精(乙醇)被人体摄入后可快速在胃肠、食管甚至口腔内通过扩散被吸收。当乙醇摄入过快高于肝脏的代谢速度,或超出代谢能力时,就会出现头疼、喝酒上脸、醉酒等现象。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蓄积在体内无法被及时代谢,是酒后不适和多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不建议过量饮酒的原因。
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不仅会损伤DNA,还具有很强的肝毒性,可导致酒精性肝病。成年人长期饮酒可以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妊娠期妇女饮酒可抑制影响新生儿免疫系统,使新生儿出生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并且这种影响可伴随其至成年。
来源:北青网 新华网 齐鲁晚报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