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水多、味道甜,不用吐皮、吐籽的无籽葡萄备受人们青睐。然而,“葡萄没籽是打了激素、吃无籽葡萄会影响生育”等网络传闻也不时“跳出来”吓人。
无籽葡萄是用了激素?对人体有害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教授表示,无籽葡萄的培育有时的确需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的干预。不过,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完全是两回事儿,不会对人和动物产生任何影响,“吃无籽葡萄会影响生育功能”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据了解,目前无籽水果的常见培育方法主要有3种。一种是利用植物激素处理,抑制种子生长而促进果实发育;第二种是通过杂交,使原本能够产生种子的二倍体植物转变为三倍体植物,阻碍种子正常发育,同时给予一定刺激,使果实自身能够产生足够使其发育的植物激素,促进果实形成。无籽西瓜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第三种是通过寻找植物自身产生的种子不育、但又能够自身产生植物激素的突变个体,来生产无籽水果。
这种方法因为用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植物激素,因此成了某些传闻说“无籽葡萄是打了激素”的“确凿证据”。
事实上,任何植物的任何生理过程,都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控。而植物激素的来源,最初就来源于植物本身,也就是内源性植物激素。我们平时吃水果时,其实也吃掉了很多这种激素。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都是外源植物激素,也就是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如赤霉素、矮壮素(CCC)、细胞分裂素等。不少人把这些“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混为一谈,认为凡是使用激素的食品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过程有天壤之别,参与这些过程的激素在化学性质和识别机制上也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动物激素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也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帮助葡萄“避孕”的激素如赤霉素,在人体中是不可能有同样的“避孕”效果的。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光明网 上海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