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起一种说法,感冒发烧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代表身体免疫力强,对待外界的病毒反应更激烈,才会频繁感冒。而长期不发烧的人,看着健康身体好,其实一旦生病就是大病重病,更容易得癌症,真是这样吗?
在临床上,发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一天内会有小范围波动。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也稍有不同,老年人代谢慢,体温会比年轻人低。婴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波动会比成年人大,更容易发烧。
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身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基本平衡的,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产热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进而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发热时体温升高,有毒有害的微生物繁殖活性下降。而我们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增强,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杀菌活性增强。一定程度的发烧可以有效地抵抗病原微生物,并杀灭它们。所以,发热是一种保护机制,有助于我们清除有毒有害物质。但是长期的高烧对身体也是有害的,特别是对大脑的损害很大,可造成高热惊厥、休克,甚至死亡,需要及时处理。
长期不发热容易患癌症?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长期不发烧不等于免疫力低下。癌症是因为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最终变为癌症,与发烧没有任何联系。发烧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点上移,引起体温升高。
之所以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很多人长期不发烧,自认为或者别人均认为他的身体非常好,从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异常,没有按时参加体检,没有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干预。当被诊断为癌症的时候,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什么平时身体这么好却突然患上癌症了?是不是与长期不发烧有关?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
总而言之,长期不发烧、不感冒是好事,从一个方面说明身体是不错的。但是也不能大意,发不发烧与癌症没有必然关系,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
来源:健康时报 澎湃新闻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