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喝多少酒是每逢过节餐桌上绕不开的话题。有的人似乎千杯不醉,有的人沾酒就倒。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大家都说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酒量,其实就是身体代谢酒精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取决于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数量。如果一个人乙醇脱氢酶少,酒精代谢慢,就会非常容易醉。也就是我们说的酒量差,一杯就倒。而乙醇脱氢酶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的人无论怎么苦练,酒量就在那儿不增不减。
酒量是由基因决定,后天很难练就,那为什么还真的有人越喝越能喝呢?虽然人代谢酒精的速度是天生的,不能改变,但我们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性,随着摄入体内的酒精含量增多,可以慢慢产生不同程度的酒精耐受,大脑对酒精带来的各种反应的忍耐力会增强。也就是说,喝多了酒精虽然没有排出体外,但身体对酒精的敏感度降低了,导致原来酒精对人产生的晕眩、兴奋等作用表现不明显,造成“千杯不醉”的假象,这时候人会觉得比以前更能喝。
但酒精在体内蓄积,血液携氧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脸发白;乙醛大量累积表现出红脸、红全身,这是乙醛扩张毛细血管所致,还会表现出头疼、呕吐等症状,所以,“红脸”可以说是酗酒“保护色”。如果人体携带的乙醛脱氢酶基因型是突变的,将使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受阻,导致大量乙醛滞留在体内。携带这种突变基因的人,如果长时间大量饮酒,患酒精肝、肝硬化、肝癌,以及食道癌与胃癌等疾病的风险较高。
总之,喝酒伤身,酒量不行就真的别强求了,酒量大也并不值得炫耀,对于喝酒的态度,我们能不喝,就尽量做到滴酒不沾。如果实在难以戒酒,也请将饮酒量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来源:齐鲁晚报 中国青年网 文摘报 光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