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就是多穿衣服?应该科学增减

2023-02-22 16: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乍暖还寒的季节,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为了一整年的健康,不少人认为,“春捂”就是要多穿衣服,越多越好。真的是这样吗?

472be53b99564db498482e70bdd5ca90.gif

其实,科学的“春捂”不是让大家多穿衣服,而是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自身冷暖的感觉,及时增减身上的衣物。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基本恒定在37℃左右,人们调节体温一是靠自身调节,如中枢调节、皮肤血管调节、排汗等,另一个就是靠增减衣物。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使身体受寒,诱发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及心衰等。身体在受到寒冷侵袭后,血管本能地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升高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春捂”,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服。

早春时期气温变化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免疫反应异常,可诱发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来说,也要适当“春捂”,避免关节疼痛加重。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春捂”。老年人体内产热较低,血液循慢,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需要“春捂”。孩子免疫力较低,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需要“春捂”。女性着凉会引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也需要“春捂”。

到底该“捂”哪儿?人体所有部位中,头部最易散热,尤其是老人、小孩,捂住头颈部位,可以避免以上疾病的发生。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专家建议,外出时戴围巾或帽子,有效避寒保暖。平时可做前后左右仰头的锻炼,增加头颈部自身的产热。

“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适当给腰部保暖,可以预防感冒、降低腰部疾病的患病风险。平时可用护腰带加强腰部保暖。要多增强腰部锻炼:游泳、慢跑、小燕飞动作等训练动作。脚部关联着身体的各个器官,脚寒会导致全身寒冷甚至引发疾病,所以也应该多加注意保暖。

“春捂”的具体时间为一周至半个月比较好。捂的意思并不是不让脱衣服,温度很高了也要一直捂,而是说不能脱得太快,当气温回升后,再捂一周左右,对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来说才能适应。

此外,大家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凉性寒性食物。当心情不好时,要及时调整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锻炼等方式都可以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浙江日报 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相关阅读